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美丽的姑娘观看在线播放,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mv,中文天堂资源在线www,两个人的免费视频高清完整版,性夜夜春夜夜爽aa片a,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视频
分享 |
  財稅咨詢


注冊公司
注冊上海各區縣,各類型公司
部分區縣周期短,高比率返稅
企業增資
代理各區縣,各類型公司增資
可加急,價格優惠,服務到位


企業增資、企業減資、企業驗資
變更法人/股東、地址、經營范圍
注冊公司(工商注冊)財務代理
企業轉讓,股權轉讓、企業注銷
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年檢
證照掛失補辦,合理避稅咨詢等


綜合咨詢: (程)
注冊/增資: 021-34207335
財務代理: 021-34207730
021-34202826
點擊進入微信二維碼保存 上海注冊公司,財務代理
上海注冊公司,財務代理
上海財務代理,注冊公司
  企業所得稅
東方會計網
1.納稅義務人
    中國境內的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和其他取得收入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實際管理機構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賬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機構。
    機構、場所是指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包括:A、管理機構、營業機構、辦事機構;B、工廠、農場、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C、提供勞務的場所; D、從事建筑、安裝、裝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業的場所;E、其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
    非居民企業委托營業代理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包括委托單位或者個人經常代其簽訂合同,或者儲存、交付貨物等,該營業代理人視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
2.課稅對象及范圍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A、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B、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C、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D、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E、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F、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實際聯系,是指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擁有據以取得所得的股權、債權,以及擁有、管理、控制據以取得所得的財產等。
3.稅率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4.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后小于零的數額。
    企業應當在辦理注銷登記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稅務機關申報并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清算所得是指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者交易價格減除資產凈值、清算費用以及相關稅費等后的余額。
    投資方企業從被清算企業分得的剩余資產,其中相當于從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中應當分得的部分,應當確認為股息所得;剩余資產減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額,超過或者低于投資成本的部分,應當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或者損失。
5.收入總額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A、銷售貨物收入;B、提供勞務收入;C、轉讓財產收入;D、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E、利息收入;F、租金收入; G、特許權使用費收入;H、接受捐贈收入;I、其他收入。
    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債務的豁免等。  
    企業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
    銷售貨物收入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貨取得的收入。     提供勞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建筑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咨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生保健、社區服務、旅游、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
    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因權益性投資從被投資方取得的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企業將資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構成權益性投資,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業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債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租金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固定資產、包裝物或者其他有形資產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接受捐贈收入是指企業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 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下列生產經營業務可以分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A、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B、企業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以及從事建筑、安裝、裝配工程業務或者提供其他勞務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按照納稅年度內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的實現。
    企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6.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A、財政撥款;
    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B、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依照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準,在實施社會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特定公共服務過程中,向特定對象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費用。
    政府性基金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     C、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7.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A、國債利息收入;國債利息收入,是指企業持有國務院財政部門發行的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B、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 C、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上述B、C、所稱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D、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組織:a、依法履行非營利組織登記手續;b、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 c、取得的收入除用于與該組織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的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事業;d、財產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e、按照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該組織注銷后的剩余財產用于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并向社會公告; f、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g、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
    前述非營利組織的認定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不包括非營利組織從事營利性活動取得的收入,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8.準予扣除項目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稅金是指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
    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企業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除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復扣除。
    準予扣除項目包括:
   (1)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2)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內部分。    (3)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
   (4)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A、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B、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5)企業在貨幣交易中,以及納稅年度終了時將人民幣以外的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為人民幣時產生的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以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準予扣除。
(6)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
(7)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
(8)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9)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10)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11)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準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后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12)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
(13)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A、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B、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
   (14)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
   (15)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就其中國境外總機構發生的與該機構、場所生產經營有關的費用,能夠提供總機構出具的費用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并合理分攤的。     16)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
    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A、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 B、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C、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D、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于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E、終止后的剩余財產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F、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務;G、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H、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團體財產的分配; I、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9.不得扣除項目:A、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B、企業所得稅稅款;C、稅收滯納金;D、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E、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F、贊助支出; 贊助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質支出。G、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等準備金支出。 H、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I、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10.資產的稅務處理
    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
    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
    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1)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A、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B、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C、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D、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E、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F、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A、房屋、建筑物,為20年;B、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C、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D、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E、電子設備,為3年。 
    從事開采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企業,在開始商業性生產前發生的費用和有關固定資產的折耗、折舊方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A、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B、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C、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D、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E、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F、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G、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2)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A、外購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B、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A、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B、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3)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無形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A、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B、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C、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準予扣除。
    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A、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B、自創商譽;C、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D、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4)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準予扣除:
    A、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B、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上述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
    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分期攤銷。
    改建的固定資產延長使用年限的,除上述規定外,應當適當延長折舊年限。
    C、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a、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b、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D、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于3年。
  (5)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投資資產是指企業對外進行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形成的資產。
    企業在轉讓或者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準予扣除。
    投資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A、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B、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6)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存貨是指企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品或者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或者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貨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A、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B、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C、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獲的農產品,以產出或者采收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為成本。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的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
   (7)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資產的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準備金等后的余額。
   (8)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取得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A、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全額是指非居民企業向支付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類同)B、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準備金等后的余額。C、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9)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在重組過程中,應當在交易發生時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者損失,相關資產應當按照交易價格重新確定計稅基礎。
11.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12.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13.收入、扣除的具體范圍、標準和資產的稅務處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14.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
15.應納稅額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于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征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后的余額進行抵補:A、居民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于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 直接控制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持有外國企業20%以上股份。 間接控制是指居民企業以間接持股方式持有外國企業20%以上股份,具體認定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制定。B、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是指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國境外稅收法律以及相關規定應當繳納并已經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性質的稅款。抵免限額是指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該抵免限額應當分國(地區)不分項計算,計算公式如下:抵免限額=中國境內、境外所得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境外應納稅所得總額
    五個年度是指從企業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已經在中國境外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性質的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當年的次年起連續5個納稅年度。
    企業依法抵免企業所得稅稅額時,應當提供中國境外稅務機關出具的稅款所屬年度的有關納稅憑證。 16.稅收優惠
   (1)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
   (2)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A.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
    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a.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b.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c.中藥材的種植; d.林木的培育和種植;e.牲畜、家禽的飼養;f.林產品的采集;g.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h.遠洋捕撈。
    下列項目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a.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b.海水養殖、內陸養殖。企業從事國家限制和禁止發展的項目,不得享受本條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B.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是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電力、水利等項目。
    企業從事前款規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經營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承包經營、承包建設和內部自建自用本條規定的項目,不得享受本條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C.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包括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項目的具體條件和范圍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企業從事前款規定的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D.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E.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下列所得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a.外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供貸款取得的利息所得;b.國際金融組織向中國政府和居民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取得的利息所得;c.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所得。  
   (3)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A.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B.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4)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指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A.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B.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C.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D.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E.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科技、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
    (5)企業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A.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B.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殘疾人員的范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有關規定。企業安置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的加計扣除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6)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7)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可以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A.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B.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稅法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8)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
    減計收入是指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原材料占生產產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標準。  
   (9)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
    稅額抵免是指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享受專用設備投資稅額抵免優惠的企業,應當實際購置并自身實際投入使用前款規定的專用設備;企業購置上述專用設備在5年內轉讓、出租的,應當停止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并補繳已經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10)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17.源泉扣繳
    (1)對非居民企業取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支付人是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對非居民企業直接負有支付相關款項義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賬支付和權益兌價支付等貨幣支付和非貨幣支付。
    到期應支付的款項是指支付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當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應付款項。
   (2)對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務機關可以指定工程價款或者勞務費的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
    可以指定扣繳義務人的情形,包括:A、預計工程作業或者提供勞務期限不足一個納稅年度,且有證據表明不履行納稅義務的;B、沒有辦理稅務登記或者臨時稅務登記,且未委托中國境內的代理人履行納稅義務的; C、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或者預繳申報的。
    扣繳義務人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指定,并同時告知扣繳義務人所扣稅款的計算依據、計算方法、扣繳期限和扣繳方式。
    (3)依照稅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規定應當扣繳的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未依法扣繳或者無法履行扣繳義務的,由納稅人在所得發生地繳納。納稅人未依法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從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其他收入項目的支付人應付的款項中,追繳該納稅人的應納稅款。
    所得發生地是指依照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原則確定的所得發生地。在中國境內存在多處所得發生地的,由納稅人選擇其中之一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其他收入,是指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取得的其他各種來源的收入。
    稅務機關在追繳該納稅人應納稅款時,應當將追繳理由、追繳數額、繳納期限和繳納方式等告知該納稅人。
   (4)扣繳義務人每次代扣的稅款,應當自代扣之日起七日內繳入國庫,并向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報告表。
18、特別納稅調整
   (1)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企業與其關聯方共同開發、受讓無形資產,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勞務發生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按照獨立交易原則進行分攤。
    關聯方是指與企業有下列關聯關系之一的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A、在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控制關系;B、直接或者間接地同為第三者控制;C、在利益上具有相關聯的其他關系。獨立交易原則是指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價格和營業常規進行業務往來遵循的原則。
    合理方法包括:A、可比非受控價格法,是指按照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各方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往來的價格進行定價的方法;B、再銷售價格法,是指按照從關聯方購進商品再銷售給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方的價格,減除相同或者類似業務的銷售毛利進行定價的方法;C、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進行定價的方法;D、交易凈利潤法,是指按照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各方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往來取得的凈利潤水平確定利潤的方法;E、利潤分割法,是指將企業與其關聯方的合并利潤或者虧損在各方之間采用合理標準進行分配的方法;、其他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方法。企業可以依法按照獨立交易原則與其關聯方分攤共同發生的成本,達成成本分攤協議。
    企業與其關聯方分攤成本時,應當按照成本與預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則進行分攤,并在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內,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報送有關資料。
    企業與其關聯方分攤成本時違反規定的,其自行分攤的成本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企業可以向稅務機關提出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稅務機關與企業協商、確認后,達成預約定價安排。
    預約定價安排,是指企業就其未來年度關聯交易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與稅務機關按照獨立交易原則協商、確認后達成的協議。
   (3)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就其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附送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稅務機關在進行關聯業務調查時,企業及其關聯方,以及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應當按照規定提供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包括:A、與關聯業務往來有關的價格、費用的制定標準、計算方法和說明等同期資料; B、關聯業務往來所涉及的財產、財產使用權、勞務等的再銷售(轉讓)價格或者最終銷售(轉讓)價格的相關資料;C、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應當提供的與被調查企業可比的產品價格、定價方式以及利潤水平等資料;D、其他與關聯業務往來有關的資料。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是指與被調查企業在生產經營內容和方式上相類似的企業。企業應當在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與關聯業務往來有關的價格、費用的制定標準、計算方法和說明等資料。關聯方以及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應當在稅務機關與其約定的期限內提供相關資料。
    (4)企業不提供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資料,或者提供虛假、不完整資料,未能真實反映其關聯業務往來情況的,稅務機關有權依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核定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采用下列方法:A、參照同類或者類似企業的利潤率水平核定;B、按照企業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C、按照關聯企業集團整體利潤的合理比例核定;D、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企業對稅務機關按照前款規定的方法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有異議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據,經稅務機關認定后,調整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
    (5)由居民企業,或者由居民企業和中國居民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低于本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稅率水平的國家(地區)的企業,并非由于合理的經營需要而對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的,上述利潤中應歸屬于該居民企業的部分,應當計入該居民企業的當期收入。
    中國居民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就其從中國境內、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
   控制包括:A、居民企業或者中國居民直接或者間接單一持有外國企業10%以上有表決權股份,且由其共同持有該外國企業50%以上股份;B、居民企業,或者居民企業和中國居民持股比例沒有達到第(一)項規定的標準,但在股份、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對該外國企業構成實質控制。
    實際稅負明顯低于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稅率水平,是指低于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稅率的50%。  
  (6)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債權性投資是指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從關聯方獲得的,需要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質的方式予以補償的融資。
    企業間接從關聯方獲得的債權性投資,包括:A、關聯方通過無關聯第三方提供的債權性投資;B、無關聯第三方提供的、由關聯方擔保且負有連帶責任的債權性投資;C、其他間接從關聯方獲得的具有負債實質的債權性投資。
    權益性投資是指企業接受的不需要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擁有所有權的投資。     標準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7)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8)稅務機關依照本章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按照國務院規定加收利息。
    稅務機關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企業作出特別納稅調整的,應當對補征的稅款,自稅款所屬納稅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補繳稅款之日止的期間,按日加收利息。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利息應當按照稅款所屬納稅年度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與補稅期間同期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加5個百分點計算。
    企業依法提供有關資料的,可以只按前款規定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計算利息。
    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19、征收管理  
   (1)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除本法規定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2)除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居民企業以企業登記注冊地為納稅地點;但登記注冊地在境外的,以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的,應當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登記注冊地是指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登記注冊的住所地。
    企業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所得稅時,應當統一核算應納稅所得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3)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所得,以機構、場所所在地為納稅地點。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以選擇由其主要機構、場所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以扣繳義務人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主要機構、場所,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A、對其他各機構、場所的生產經營活動負有監督管理責任; B、設有完整的賬簿、憑證,能夠準確反映各機構、場所的收入、成本、費用和盈虧情況。
    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是指經各機構、場所所在地稅務機關的共同上級稅務機關審核批準。
    非居民企業經批準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后,需要增設、合并、遷移、關閉機構、場所或者停止機構、場所業務的,應當事先由負責匯總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主要機構、場所向其所在地稅務機關報告;需要變更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主要機構、場所的,依照前款規定辦理。
   (3)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企業之間不得合并繳納企業所得稅。
   (4)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企業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
   (5)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由稅務機關具體核定。
    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預繳方法一經確定,該納稅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在納稅年度內無論盈利或者虧損,都應當依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告和稅務機關規定應當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6)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7)依照本法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以人民幣計算。所得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計算的,應當折合成人民幣計算并繳納稅款。
    企業所得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計算的,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最后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匯算清繳時,對已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預繳稅款的,不再重新折合計算,只就該納稅年度內未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部分,按照納稅年度最后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經稅務機關檢查確認,企業少計或者多計前款規定的所得的,應當按照檢查確認補稅或者退稅時的上一個月最后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將少計或者多計的所得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再計算應補繳或者應退的稅款。
20、其他
   (1)本法公布前已經批準設立的企業,依照當時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受低稅率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五年內,逐步過渡到本法規定的稅率;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優惠期限從本法施行年度起計算。
    法律設置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內,以及國務院已規定執行上述地區特殊政策的地區內新設立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過渡性稅收優惠,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家已確定的其他鼓勵類企業,可以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
    本法公布前已經批準設立的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前已經完成登記注冊的企業。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外國政府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成立的企業,參照適用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有關規定。
   (3)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
   (4)稅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稅法實施條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和1994年2月4日財政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360kj.net,All Rights 360東方科技(上海財務代理,上海注冊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上海惜創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備/許可證號:滬ICP備11014329號-3)
注冊公司/財務代理
注冊公司/財務代理
上海注冊公司 注冊公司
增資驗資 增資驗資
企業變更 企業變更
年檢審計 年檢審計
財務代理 財務代理
關閉
上海注冊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韩欧美第25集完整版| 性饥渴女邻居4伦理hd|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模冰莲自慰肥美胞极品人体图| 天堂av亚洲av一二三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视频7|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伦av| 搡老女人老妇女老熟女o在线阅读| 天天躁日日躁aaaaxxxx|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少妇浴室精油按摩2| 多人伦交性欧美|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国产无人区卡一卡二扰乱码| 蜜臀av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猫咪www免费人成网站| 强迫妺妺hd高清中字| 少妇爽到呻吟的视频 |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啦啦啦www在线观看动漫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免费| 唯美 清纯 另类 亚洲制服|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中文乱码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 美艳人妻办公室抽搐呻吟| 亚洲 欧美 综合 在线 精品| 边摸边吃奶边做动态图|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久久yy5099| 少女的视频完整版在线观看| 老鸭窝| 大色综合色综合网站| 一本大道嫩草av无码专区| 野花日本hd免费高清版8|